建哥家园
   今天是:
   
   设为首页  加入收藏  联系我们  
首   页 奇闻逸事 幽默段子 美文欣赏 兴趣爱好 电脑上网 网站建设 知青往事 健康养生 百科知识 摄影图片

兵团撤销后军人去了何方?(2)-知青往事-建哥家园-这是我的网上家园,欢迎光临指导!--www.jiange.ltd
  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知青往事 >> 内容

兵团撤销后军人去了何方?(2)

时间:2016/4/26 13:29:58 点击:

       张主任其实和李部长原来是一个军的,还是河北老乡。张主任出于对下级的关心和爱护出发,义正辞严地向李部长发了火。由于张主任说的句句在理,有根有据。只见李部长的脸,一会红,一会白,哑口无言,十分尴尬。

       这时,工作组的组长段主任见此情景也为难地发了言。他说:“刚开始,我们工作组是照军区的指示办,想一下子把团以下干部都就地转业。可兵团机关的团以下干部,反映非常强烈。很多干部跑没影了,回原部队找老首长要求调回去。有的还带着贵重礼品去搞关系,局面十分混乱。我建议你们军区是否回去再好好研究一下,没下达新指示之前我们继续做干部的思想工作。”

       李部长一看,再继续开下去,就无法收场了,只好草草结束了汇报会,带着发生的问题,不得已又回沈阳研究去了。 


五、军师两级干部的去向

      不久,总政治部和沈阳军区下了命令,11名军级干部和69名师以上干部得到了妥善安置。

       颜文斌副司令调到旅大警备区任第一副司令(兵团级),得到提升和重用。

       任茂如政委、刘竹轩副司令调旅大警备区任顾问。

       王统副司令调到长春,任吉林省军区顾问。

       臧公盛调39军任顾问,离休后在大连。

       屈太仁副司令调到哈尔滨任黑龙江省军区顾问。

       蒲更生副政委调到沈阳军区任后勤部政委(提为正军)。

       李子文副政委调哈尔滨任黑龙江省军区顾问。

       何瑾副政委在北京冶金部支左,留在冶金部任职。

       张忠志参谋长调到哈尔滨任黑龙江省军区顾问。

       段景岳主任调黑龙江省军区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。

       李光兮副参谋长调辽宁省军区任副军职顾问。

       贾子华副参谋长调辽宁省军区任顾问。后落实政策为正军待遇。

       马汝川副参谋长调黑龙江省军区任顾问。后落实政策为正军待遇。

       鲍鳌副参谋长调吉林省吉林市军分区任司令员。离休后调长春干休所,为副军待遇。

      袁天禄调吉林省军区任顾问。离休后调入大连干休所,为正军待遇。

      其他的副主任:汪洋,李江华,孙平,马跃龙,夏振东都调到沈阳军区任政治部顾问。

      后勤部赵宝全调沈阳军区后勤部任顾问。

      其他的后勤部副部长在吉林、哈尔滨、大连、佳木斯等地得到安置。

      二师师长楚永兴得到提升,调黑龙江省军区任参谋长。

      四师政委姜克忠调牡丹江军分区任政委。

      六师师长王少伯调黑龙江省军区任博克图守备五师师长。后提升省军区副司令。又平调白城守备区副司令。后调入省军区离休。

       兵团其他师级干部基本上下命令全是顾问,不久即全部离休

       现在健在的兵团首长有:颜文斌副司令员,今年94岁;鲍鳌副参谋长今年87岁;楚永兴师长88岁;当年最年轻的少壮师长王少伯今年83岁。


六、走出兵团时最光彩的是王少伯

      当年,时任39军115师参谋长的王少伯,1968年41岁时调入兵团一师任副师长。

       1969年8月,兵团发布命令正式组建六师。在兵团党委会上王少伯主动请缨,提出要带头开发六师。并毛遂自荐向兵团党委提出:如果让我当师长,一定干出个样来。兵团党委经研究把王少伯的职务上报到沈阳军区,果然很快就下了命令。那年,他43岁,是兵团最年轻的师长。

       在他的率领下,吹响了向抚远荒原进军的号角。这批队伍由一大批老转业官兵和4万知青组成,他们高举当年开发北大荒的精神的红旗,向荒原进军。

       他们在浅过膝、深没腰的人称“大酱缸”沼泽地中,顶着蚊子、瞎蠓和小咬的侵袭,开恳荒地。并作到当年开荒,当年种地,当年打粮,当年做贡献。到1971年,就开出107万亩土地,在农垦史上创出奇迹。

       王少伯亲自把师部所在地命名为“建三江”。从此,在中国和世界的版图上都标出这响亮的名字。他以个人的魅力和气魄,赢得全师人们的尊敬和爱戴。他和全师的干部、转业官兵和知青结下血溶于水的深厚情感。王师长临走的时候,他坐着吉普车,走过六师的每个团,向他难以割舍的干部、老职工、知青一一惜别。他每到一个单位,那里都是全团倾巢出动。机关干部、转业官兵、知青、学生和幼儿园的小孩儿,排成整齐的队伍,含着热泪夹道欢送他们心目中的英雄。

       当王师长登上火车时,他向挤满站台前来告别的千名群众,向他曾经战斗过的黑土地,高高地举起右手,庄严地向他们敬了最后告别的军礼。当回过头时,已经是泪流满面,泣不成声。当火车启动时,前来送他的人群还迟迟拥在站台,不肯离去。这一场景可称得上兵团送人之最。

       王师长到达新任职的守备五师,见到这里的营房破旧,文化生活和娱乐场地简陋,当地气候环境恶劣,战士的伙食不好,干部和士兵情绪低落。他首先向上级打报告,申请款项盖起大礼堂,使全师的干部和战士及周边的老百姓,就近看上了电影和文艺演出。这一举动令全师官兵欢心鼓舞,当地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。

       王少伯又从生产抓起,开荒种地,养猪养鸡。没过多久,全师的伙食大为改观,官兵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。王少伯亲自抓军事训练和管理教育。他以身作则,带头出操,带头野营拉练,带头摸爬滚打,带头站岗放哨。他和战士同吃同住,促膝谈心。在他的带动下,守备五师很快成为全沈阳军区政治上先进、军事上过硬的先进典型。

       沈阳军区司令李德生来视察,王少伯亲自陪同李司令检阅部队。当李司令看到整齐的队列,看到规划整齐的营房,战士们的干净整洁的内务,亲自品尝到战士可口的饭菜时,高兴地拍着王少伯的肩膀,夸赞他说:“王少伯,好样的!”

       不久,王少伯便被提升为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。

       那一年,王少伯到国防大学带职学习。我见到他,和他聊起兵团往事。我和他开玩笑:“王司令,你们六师当时最艰苦最辉煌,但有三大怪,你听说了吗?”

       他说:“我早听说了,前两怪是光种粮不种菜,火车没有汽车快,最后是什么男女干活不分开呀。还有人把知青编的‘喝汤诗’,把建三江也编进来了,说什么‘一喝喝到建三江’。”

       他沉默了一下,又说:“那时不光六师,整个兵团也存在这个问题。过去一心老想把粮食搞上去,忽视了知青和老职工的生活改善,是我们领导在这方面的失误呀,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反思。”

       正确落实中央精神圆满结束安置

       李部长带着兵团安置团以下干部中出现的严重情况,向沈阳军区党委如实汇报。

       军区党委认真听取了李部长反映的情况,积极采纳了黑龙江省委的反馈意见。经过深入细致分析和研究,决心要认真地纠正个别领导对团以下干部错误的处理方案。以关心和爱护干部出发,以安定团结的大局为前提,正确安置好现役干部。最后统一了意见,还是遵照中央文件精神坚决执行。

       后来李副部长再来兵团时,态度大为改观。工作组在段主任的领导下,也基本改变了过去强压的工作作风,分别找团以下干部谈心,逐个了解每人的想法和打算,尽量满足个人要求,走者欢送,留者欢迎。工作局面很快打开了。

 

负责兵团直属单位的工作组的袁天禄参谋长,一开始就对军区和工作组的强压做法有看法。有时在二所自己来回溜达,自言自语地说:“不按中央文件办,这不脱离群众吗?”有时还当着段主任的面叨咕:“要来新精神啦!”气得段主任有时向他发火:“你不要乱吵吵,来什么新精神!”

       袁天禄自己接到调令后没急着走,而是带着小组的纪道庄、胡凤鸣、任延芳等成员,到兵团直属单位的现役干部中挨家走访,挨个帮每人就安置去向进行客观分析。老头儿态度和蔼,讲话透着亲切,使每个现役干部都愿意和他讲心里话。

作者:纪道庄、王路通 来源:网络
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  本类热门
  • ·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各师、团地理位
  • ·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3团24连各
  • ·值得珍藏的知青油画集!难忘知青,
  • ·生产建设兵团历史
  • ·为何要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
  • ·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纪实
  • ·黑龙江兵团各师团与农场总局各管局
  • ·兴凯湖纪事--三年“自然灾害”
  • ·著名词作家闫肃 兴凯湖农场二、三
  • ·兵团撤销后军人去了何方?
  •   本类推荐
  • ·为何要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
  • ·兴凯湖纪事--兴凯湖建场记
  •   本类固顶
  • ·生产建设兵团历史

  • Copyright © 2024-2027  建哥家园  www.jiange.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