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哥家园
   今天是:
   
   设为首页  加入收藏  联系我们  
首   页 奇闻逸事 幽默段子 美文欣赏 兴趣爱好 电脑上网 网站建设 知青往事 健康养生 百科知识 摄影图片

著名词作家闫肃 兴凯湖农场二、三事-知青往事-建哥家园-这是我的网上家园,欢迎光临指导!--www.jiange.ltd
  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知青往事 >> 内容

著名词作家闫肃 兴凯湖农场二、三事

时间:2016/4/25 13:21:52 点击:

核心提示:最近,一件让千万中国人挂念的事牵动着大家的心,人民艺术家、著名词作家闫肃老人家,劳累过度,积劳成疾,沉睡在病榻上至今未醒。这位受到过新老领袖接见的艺术家的病情,煎熬着人们的心。从官方到个人以不同的形式...

    最近,一件让千万中国人挂念的事牵动着大家的心,人民艺术家、著名词作家闫肃老人家,劳累过度,积劳成疾,沉睡在病榻上至今未醒。这位受到过新老领袖接见的艺术家的病情,煎熬着人们的心。从官方到个人以不同的形式,为老人家祈福,盼望这位受人爱戴的老人,能尽快地从沉睡中醒来。这里叙述的是闫肃老人家在北国边疆,黑龙江兴凯湖农场亲身经历的二、三事,期望用这个真实的故事唤醒老人家沉睡的记忆。

    这是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真实故事,那应该是1996年夏末秋初的日子,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工会的刘万超副主席,陪同几位稀客,来到兴凯湖农场。经刘副主席介绍,原来是著名词作家、享受军职待遇的闫肃老师和另外两名文艺界知名人士。我和农场工会主席徐贵喜,赶紧把几位贵客请进房间,安排好好休息。徐主席和我陪刘副主席在闲聊时,徐主席说:“儿子徐欢今天放假回来,听说闫肃老师来了,儿子崇拜名人,想请闫肃老师给签个名,不知道老爷子肯不肯。”我说,“签个名,应该没问题吧,老人家很随和。你把儿子叫过来,我问问他都想干什么。”徐欢很快跑来了,这孩子和我很熟悉。我说,“只是想让闫爷爷签个名,就行了,就可以在同学面前显摆了。”徐欢说,“可以吗?闫爷爷能给签吗?”“想不想和闫爷爷照个像?怎么样?想不想?”我问徐欢。“照个相,肯定好啊!闫爷爷能答应吗?这能行吗?”徐欢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。“小子,我们现在进去吃饭,你就在门口等着,一会儿招呼你。我们吃完饭,我请闫爷爷和你合影,现在想想要怎么照,好好想想。”午饭席间,几位名人谈天说地,谈笑风生,我们也插空介绍农场的情况和自然风光,风土人情。我对几位客人说,下午我们陪同他们到大兴凯湖边,到边境龙王庙转一转。几位兴致很高,连声说好,听你们的,一定要去看一看。几位老人家虽然都年事已高,但都浅饮了两杯。席间,我对闫老师说了徐主席的儿子想请他签名,不知闫爷爷肯不肯。我说了闫爷爷不但给你签名,闫爷爷还要和你合影呢。饭后,闫肃老师追着问我,小孩子在哪呢?答应的事赶快办,要么总惦记。我们到门前,徐欢正等在那里。我说,“徐欢,闫爷爷和你照相来了”。徐欢上前给闫老师深施一礼,问声,“闫爷爷好”。闫老师说,“孩子好,现在听你的,你要怎么照,咱们就怎么照”。农场电视台的记者,在几个角度给他们爷孙二人拍了几张照片,闫老师又给徐欢签了名,直到徐欢高兴地说,谢谢闫爷爷后。闫肃老师才像完成了一项使命,亲切地同徐欢握手告别。一位德高望重,享受军职待遇的名老人,这样平易近人,慈祥地对待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,让我由衷地对他肃然起敬。

      中午稍事休息,我们乘车前往龙王庙。从场部到龙王庙路程29公里,汽车行进在一条四米多宽的沙岗路上,穿行在柞树林之间,时明时暗,曲曲弯弯,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的感觉。到了龙王庙边防站的前哨排,前面就是兴凯湖的入河口,对面就是俄罗斯。工会陪同同志欲引领几位客人登上瞭望塔,那样登高远眺能够看的更清楚些,站岗的士兵不认识他们,说有规定,闲人不能上瞭望塔。闫肃老师说,既然有规定,我们不破坏规定,那就不上去了。他们就向水边走去,我追过去,问为什么不上瞭望塔,工会同志说了刚才情况,我说,已经和连里打过招呼,我们不是闲人可以上。他们表示,还是不要搞特殊化为好,最后是连队的首长赶来,立正,敬礼,欢迎首长检查指导工作。盛情之下,几位艺术家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。这里,让我想起了遵守规定的列宁和卫兵的故事。

    那年,大兴凯湖的湖水比较小,龙王庙的湖边也罕见地露出了一道可以行车的沙滩,我对几位客人说,“你们真的很幸运,今年湖水小,可以一直沿着湖边回去。这种情况很多年,也不一定能遇到一回,我以前也从没有遇到过,今天跟你们借光了”。他们听了非常高兴。我们上车,一路沿着湖边浏览着风光缓速行驶。在通过一个长长的水洼时,我们的车在前边加油快速通过了,后面几位老师坐的车,不知什么原因停在了水洼里,可能是驾驶员看见水洼稍犹豫造成了陷车。我们停车下去看后面什么情况,只见后车加了几次油,也没能冲出水洼。我说,需要人帮助推一下,便弯腰脱鞋袜,当我脱完鞋袜跳进水洼,只见闫肃老师脱掉鞋袜下了车,站到了水洼里。我赶紧上前,对闫老师说,“闫老师,您赶快回车里去,这里不需要您。您这军职干部,又这么大年龄,哪能让您推车呢。水还很凉,把您弄病了,我们可负不起责任”。闫老师说,“没有那么娇气,我经常这样,大家一起用力,车就出去了”。这样说着话,闫老师始终没有回到座车上去,直到同我们一起,把车推出了水洼。

    二十年过去了,这位人民艺术家、老革命军人身上透出的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,让我至今难忘。

作者:杜崇山 来源:杜崇山的博客
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  本类热门
  • ·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各师、团地理位
  • ·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3团24连各
  • ·值得珍藏的知青油画集!难忘知青,
  • ·生产建设兵团历史
  • ·为何要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
  • ·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纪实
  • ·黑龙江兵团各师团与农场总局各管局
  • ·兴凯湖纪事--三年“自然灾害”
  • ·著名词作家闫肃 兴凯湖农场二、三
  • ·兵团撤销后军人去了何方?
  •   本类推荐
  • ·为何要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
  • ·兴凯湖纪事--兴凯湖建场记
  •   本类固顶
  • ·生产建设兵团历史

  • Copyright © 2024-2027  建哥家园  www.jiange.ltd